商务部规划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:社区型农贸市场的建设导向
2023-07-19自2021年10月,商务部首次提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后,便一直积极推进,今年,商务部重新明确了一刻钟便民圈建设的规范,部署了接下来建设方案的要点。
15min,按正常步行速度,大概是800米的距离,据此,我们可以划出一个以家为圆心,以800米为半径,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“圈子”,这个圈就是一刻钟便民圈。这个圈,恰好也是社区型农贸市场的辐射圈。
▲社区型温州太一茶山智慧农贸市场
所以接下来,社区型农贸市场建设的发展方向,将与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规范高度匹配。
1、商务部建设规范
“让修鞋、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,让适老化服务、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,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”,指出要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、推动社区消费的场景创新、培育社区消费的市场主体。
01. 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
商务部: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一圈一策,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,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,例如,让修鞋、配钥匙等“小修小补”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,让适老化服务、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,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。
有人说,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有多少现代化的高楼大厦,而在于所展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和烟火气息。人间烟火,是城市应有的气度和温度。
▲烟火气十足的绍兴南岩农贸市场
更是明确指出优先配齐菜市场,便利店、早餐店、美容美发店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前提下,补充完善运动健身、老年康护、幼儿托育等品质提升类业态。
其实,上述业态很多近年来新建成的农贸市场已经配置齐全,而一些老居民区内的旧菜场还进行更新业态配置。
这类社区型农贸市场,一般市场面积较小,可支配的空间有限,引入新型业态时,要注意市场配置的方式方法。
比如,可在市场内引入早餐店,符合市场早高峰人流特点;市场外铺招商时,可引入连锁型的便利店;市场可留有快剪空间,为老年顾客提供理发刮脸等服务。
▲市场入口处设置早餐店
基础业态在社区型农贸市场内配置时,要着重考虑到坪效,尽量选择场地面积小、服务效率高的业态形式。
02. 重点推动社区消费的场景创新
商务部:顺应消费多元化、个性化的趋势,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、养老托育圈、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,发展一批智慧商店等新业态,引导便利店、社区超市“一店多能”,拓展便民服务,推广网订店送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,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。
2、场景创新
创新与融合助力消费增长,市场场景的创新与模式的融合,就是除了市场业态覆盖的全面性,还要打造市场服务的可能性,即拓广市场经营面,同时挖掘与开发市场现有经营的深度与高度,立体化发展市场经营。
▲年轻人常去打卡的宁波东柳菜市场
老旧菜市场目前主要客层是老年人,如何把年轻人吸引进来是社区型菜市场提升的关键,要考虑,菜市场能为年轻人提供什么。
年轻人生鲜频率低,且复购黏性不高,把年轻人引进菜场,就是通过商务部提出消费场景的创新、消费形式的融合。
对市场空间环境进行更新,因地制宜的场景创建,很多市场承担了当地街道或社区的环创工作,进行属地文化或市场文化的建设,不仅让市场有了底蕴,每个市场也因此而更加独特。
▲复古式菜市场空间场景的建造
要抓住年轻人,菜市场还要实现智能化、便利化, 要线上线下相融合,让消费者无暇来到菜市场时,还可以享受到菜场线下一致的服务,让实体商圈与虚拟商圈相一致。
甚至学习部分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,建设市场的社区社群,建设打造独属市场自己的私域流量。
03. 重点培育社区消费的市场主体
商务部: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商业中心、邻里中心,鼓励连锁企业门店进社区,支持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,激发市场活力。
3、市场活力,品牌化与连锁化
菜市场的改造要实现市场与商户之间的利益体,让商户增加收益。品牌化能提升流量的转化率,也只有品牌能带来产品的溢价能力。农贸市场想要从同质化的生鲜竞争中突围,核心在于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。
▲市场招商时可多引进品牌商户
农贸市场主体品牌化经营已经是农贸市场不可阻挡的趋势。不管是一二线城市,还是国外城市,品牌化经营并在新一轮的农贸市场洗牌中脱颖而出的例子不在少数。如北京三源里市场、广东菜丁、武汉百大鲜生等。
当下,除了农贸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已经有所强化,还体现在农贸市场的方方面面,普及到多个业态,不仅好的商品是品牌产品和品牌经营,就连个体商户也开始走向品牌化经营。
口碑较好、品牌突出的商户,也是市场不折不扣的软实力,其不但具有品牌辨识度,而且在经营过程中,品牌商户自带流量,通过品牌为市场导流,品牌商户反补市场客流。
而且市场主体品牌化、市场商户品牌化的双品牌化路线,十分利于打造“小而精”的社区型农贸市场,同时可提升社区形象、品牌连锁化覆盖率,符合商务部的要求。
4、上海--大城市巧妙容纳“小修小补”
上海愚园公共市集,引驻了三位常年走街串巷到处摆摊的匠人师傅,他们带来了小吴鞋匠铺,小赵裁缝铺、小顾修锁铺,在入驻后,甚至一度火爆,成为市场“烟火气”浓郁的生活小摊点。
愚园公共市集,是近年来城市更新基础上的新产物,市集挨着车水马龙的社区,既方便服务居民,其时髦造型又适合年轻人打卡。多年来,师傅们扎根这里,为周边乃至全上海各个地方的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方面的“小修小补”,是“小修小补”与时髦大城市和谐共生的一个典型样本。
除了组团入驻市场外,上海有些市场则推出了“轮班制”的流动便民服务模式,一处特别的“便利店”,这里出售的“商品”是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,从理发、配钥匙,到开锁、修钟表,一周七天,可以按需提供不同内容。
5、石家庄--社区食堂养老托育
城市人口老龄化,养老与托育将是接下来社区工作的重难点,而一日三餐又是这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。上月,石家庄一家社区内的“幸福大食堂”开业,解决了日渐突出的老人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让老人从“随便吃一口”到“好吃还放心”。
很多社区食堂内菜品丰富,有些食堂还可以自助挑选,有些食堂根据年龄层收费标准不一,有些食堂内还设有休闲区,餐后,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看书,喝茶,唱歌。
随着社区食堂的出现,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问题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到社区食堂就餐,不但菜品便宜,还可以减轻上班族家庭的生活压力。
6、苏州--将社区服务嵌入菜市场
苏州在去年建成64个一刻钟便民圈,其多以依托现有的农贸市场基础建设,例如由杭州贝诺市场研究中心主持设计改造的陆慕菜市场、目澜市集等市场,都成为社区属地内的便民、惠民、利民服务聚集地。
最为特色的是,苏州菜市场内,注重党建文化引领,深化推动“居民议事会”作用发挥。其实利用属地社区文化、党建文化建设,给市场注入“文明”内涵,周边群众对市场的黏性也变得更高了。
苏州便民一刻钟的建设,除了在菜市场内增设针对周边商圈缺少的便民项目,还将幼儿阅览游乐、法律咨询等项目列入,通过招募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,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让“烟火气”回归生活,推进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,不仅是便利民生,让群众回归附近的美好,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措施,更是完善社区商业体系建设,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,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一项有力的经济举措。
社区型农贸市场其实是一把尚未完全出鞘的利刃,菜场虽小,但关乎大民生,在烟火中彰显城市服务品质。
小修小补等业态配齐、市场空间场景创新、主体与商户市场品牌化等,将是社区型农贸市场接下来的改造发展重点,符合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要求。
文章来源网络,本文仅供参考学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